好久不見~ 波特蘭 Portland - Day 1

上次踏足這個被暱稱為 Stumptown、總是陰雨綿綿的城市,要回溯到 2011 年的春天。當時因為 小璇 要到 波特蘭 近郊參加研究所同學婚禮的緣故,沒準備出席婚宴的我,只是因為想來這個我一直深感好奇的城市一探究竟,就傻傻地接下了陪玩兼行程規劃的工作,在 波特蘭 待了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的四天三夜。

自從去年中開始,小璇 因為接下了公司一個在 波特蘭 新案子的設計工作,開始了平均每在紐約待兩週、就得飛波特蘭待上至少一週的密集出差生活。雖說如果把握機會跟著去,我就能因此省下一筆還不算少的住宿費,但由於 小璇 之前幾次的出差行程多半是星期天晚上出發、隔週五回到紐約,並沒有真的包含周末在內,也沒打算為了好好利用能免費住宿的機會刻意請假的我,一直都沒有機會真的成行。

直到不久前 馬丁路德金恩日 的長周末,出差中的 小璇 不但沒放假,人還因為會議行程安排而被困在 波特蘭,眼看有著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以只花一張飛機票的代價就到 Stumptown 待幾天,有三天連續假期的我還是拖到連續假日前一天下午才確定行程,一陣兵荒馬亂地買好週六凌晨起飛、週一深夜回程、週二一大早才會回到紐約、大概要因此晚個兩小時才能進公司的機票。為了怕錯過凌晨的班機,算算時間大概不到四點就得出門的我索性就不睡了,就這樣在神智不清的狀況下,提著簡單的行囊,搭上了我首度搭乘的 西南航空 班機。

一路從 LaGuardia 機場睡到 芝加哥 Midway 機場,大概也只補了快兩個小時的睡眠。轉機後,似乎已經沒有什麼睡意的我,就算硬逼著自己闔眼也大概只又再昏睡兩小時左右。就這樣,頂著充滿血絲的雙眼,我降落在睽違五年、正下著傾盆大雨的 波特蘭。

波特蘭行程的第一站,也是我唯一在行前做了功課而安排的一站... 波特蘭名勝 - Danner Factory Store
一下飛機,就收到前來接機的 小璇 將會遲到的訊息。為了應付接下來一整天的行程,我先買了杯被認為是 波特蘭 名產的咖啡,接下來就馬上掏出手機、關閉飛航模式、撥通了就在機場附近約10分鐘車程的 Danner Factory Store 電話...

在幾經轉接後,一位帶著愉悅口氣的店員接了電話,親切地問著有什麼能幫上忙的地方。
"你好,我想請你幫我確認一下,目前你們店中有沒有8到9號的 Mountain Light 登山靴?"
播這通電話的目的相當明確的我,直接切入重點。

"有喔,不只有這個尺碼、還有不少顏色可供選擇喔。"
店員放下電話去確認店中存貨後,這樣回覆我。

於是在接機的 小璇 都還沒趕到前,我就高效率地敲定了我這趟 波特蘭之行 中唯一 '預謀' 的行程,那就是到全美唯一、應該也是全世界唯一的 Danner Factory Store 去 (這裡除了販售一般商品外,還有所謂的 Factory Second 或是過季商品供選購),幫自己選購一雙真正 奧勒崗 製造、在美國本土製鞋品牌中始終占有一席之地的 Danner 登山/健行靴。

雖然部分生產線已經移至國外,但經典鞋款還是保持 Made in USA 優良血統的 Danner
雖然事前我就已經打定主意鎖定 Danner 在我眼中最為經典的登山靴鞋款,暫不考慮同樣備受推崇的工作靴或是軍靴款式(Danner 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用靴- RAT 的製造商),但縮小目標的結果並沒有如預期般讓我的試穿選購過程更有效率,失心瘋似的捧了十幾箱鞋到旁邊一一試穿、我到最後還是耗了將近一個小時才終於做出決定。要不是因為不想回程飛機還得多付行李託運費用(可惜我回程搭的不是可以免費託運兩件行李的西南航空),我想我是很難只拿著一雙鞋就走出這很難得才有機會到訪的 '寶店' 啊~

考慮防水的需求後,我選擇了有 Gore-Tex 內裡、也比 Mountain Light 更輕量化的 Mountain Pass,接下來在 波特蘭 連日陰雨綿綿、回到紐約沒多久又經歷了降雪量史上第二的大風雪,我全都是靠著這雙新歡開心踏遍大小雪坑和水窪,還能保持雙腳的溫暖和乾爽。

對了!波特蘭 不僅是 Danner 的故鄉(就是一種到了法國就要買精品、到德國就要買行李箱、到日本就要買藥妝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它還就這麼巧地座落在免消費稅的 奧勒崗州 境內(就是一個額外打九折的概念)。各位看倌倒是評評理,這麼一來我還有不拿卡出來刷下去的道理嗎?

一下飛機就入手的新鞋,完全不需任何磨合期就陪我在 波特蘭 四處走跳
一下飛機就把自己唯一選定的'景點'踏過一遍,接下來就全交給 '自稱' 對 波特蘭 已經很熟的小璇了。不像 brunch 風行的紐約、週末中午的供餐時間都至少到下午四點左右,波特蘭 當地幾間小璇事先做過功課、選定要去一探究竟的餐廳,中午最後點餐時間都只到兩點半。當我還在 Danner 試鞋時,眼看時間已經逼近下午兩點鐘,為了避免白跑一趟,小璇 決定打電話到其中一間名為 Screen Door 的南方風格餐廳,確認要是我們趕在點餐截止前十分鐘到餐廳的話,是否就能順利入座。

"可以啊,兩點半前點餐就可以..."
原先聽到電話另一端的回應時,小璇還想說午餐地點應該是搞定了。

"不過啊~我們目前排隊用餐的等候時間大概是一個半小時..."

再試著撥通另外一間口袋名單中的餐廳電話,或許是太過忙碌的關係,並沒有人接聽。雖說那餐廳其實也不在我們下榻飯店所在的 波特蘭 中心商業區,甚至有些地處偏遠,但決心要在下飛機後的第一餐就讓我對她安排行程的功力感到佩服的 小璇,一邊用帶著殺氣的眼神逼著我趕快做出決定並且完成結帳動作,一邊拿出手機點開 UBER 叫車。好不容易選好鞋,都還沒機會拍照紀錄的我,也只能把握 UBER 司機明顯迷路的幾分鐘時間認真補按快門。

呼~趕上了!我們在點餐時間結束前五分鐘趕到了午餐地點 - Tasty n Sons
由當地名廚,正一步步擴展其餐飲帝國版圖的 John Gorham 所經營的 Tasty n Sons,絕對是 波特蘭 最具代表性、也最熱門的餐廳之一,堪稱是 Portland's go-to brunch spot。以西班牙餐廳 Toro Bravo 起家,逐步開設 Tasty n Sons、Tasty n Alder、Mediterranean Exploration Company 和 Plaza de Toro 的 John Gotham,結合地中海料理、美式 diner 家常菜並取材自身在世界各地旅遊體驗,設計出 Tasty n Sons 那一道道菜名雖然看似熟悉且平凡無奇,但呈現手法卻充滿驚喜的菜單。

2010年初 Gorham 夫婦決定開設這家餐廳的初衷,聽起來也單純的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根據他們的說法,當初只是想為自己所居住的社區提供一個有品質、讓人可以信任的用餐選擇。

難以歸類的餐飲風格如果硬要被貼上一個標籤,John Gorham 覺得 New American Diner 或許是最佳解,因為一間 "everyone would feel comfortable passing plates and sharing family-style comfort food" 的餐廳,才是他覺得 Tasty n Sons 最應該具備的特質。他的這點堅持,儘管用餐之前沒有先做功課的我事先並不知情,但是光由服務人員決定送餐的流程和上菜時的小動作就能明顯感受到。不同於大多數在服務上較為講究的餐廳都會盡量同時將所有餐點一次上齊的做法(因為老美在和朋友用餐時,多半會等同行所有人的餐都上了才一起開動,讓少數人落單是大忌),Tasty n Sons 不僅是餐備好了就不等其他菜直接送上、上菜時也不會刻意詢問究竟那是誰點的菜,而是直接將餐點放在餐桌正中央。而每個人面前的桌上,除了各自的餐具外,也都還會另外放著一個方便分食時盛裝食物的大餐盤。這麼安排的用意很明顯,就是要鼓勵同桌食客共享所有桌上所有菜的家庭式吃法,而不是一般吃早午餐時慣有的 '各吃各菜'。

店中的招牌菜色之一 ... Chicken Fried Chicken
離開 Tasty n Sons 時,雖然不作美的天氣短時間看來沒有什麼解套的機會,在門外等著我們的是非常具 波特蘭 特色的綿綿陰雨,但至少我出發前因為對 小璇 規劃行程能力的不信任而造成的不確定感、有了明顯緩解的跡象。或許這次我真的能腦袋放空地跟在她屁股後面走就行了?

先回到飯店放下行李,也正式換上了才剛入手幾小時、鞋身連條折痕都還沒出現的 Mountain Pass,雖然前一晚總計只睡了不到四小時,看到飯店的大床實在很想直接就地昏睡,但為了不浪費任何寶貴時間(因為波特蘭的店家大多六點、最晚七點就關了),我還是拖著 小璇 馬上出門,目標是在晚餐前盡量多走走逛逛,也順便找間咖啡廳讓我好好回味一下 波特蘭 最負盛名的咖啡。

  

皇天不負苦心人,我們總算是在 BARISTA 的 Pearl District 分店打烊前十分鐘趕到了店門口,雖說拿這十分鐘來享用一杯熱拿鐵,需要付出無法到正對面那同時關門的 FILSON 逛逛的代價,但看了那精緻的拉花、以及感受到當咖啡入喉時帶來的暖意和感動,還真是值得讓我暫時放棄巡視個人愛牌的機會(不過我可沒說我不會在接下來兩天另外找時間來 '彌補遺憾')

在咖啡因的強力挹注下又暫時充滿電力的我,和 小璇 在 Pearl District 和 Downtown 間 ‘逐光而行’,基本上就是看哪比較明亮、比較有可能還有店家尚未打烊就往哪走去,就這麼走走停停地也晃到了晚餐時間。一致決定來碗熱湯應該是最佳選擇的我倆,最後就選定了 Luc Lac Vietnamese Kitchen,一間 小璇 造訪過幾次後誠心推薦的越南餐廳...

雖然她每次點的都是同一道菜。

內裝走 '類夜店風格' 的 Luc Lac,是間平均排隊等位時間超過半小時、一小時算是常態的超熱門餐廳
還沒走到店門口,就看到人行道上滿是等位顧客的 Luc Lac,單就室內設計風格看來實在很難讓人和越南餐廳劃上等號(如果是泰國餐廳的話我就不那麼意外了)。所有來店的顧客、‘擠’ 進門之後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先排隊點餐,完成結帳動作並從店員手中拿到一個號碼牌後,接下來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店員前來帶位。

小璇 一如往常 沒有創意 地點了火車頭河粉,而我則點了應該就是招牌菜的 Luc Lac和店名一樣的菜肯定是招牌菜沒錯吧?我這推理的邏輯簡直就是天衣無縫啊~)。河粉的湯頭雖然以我的標準來說口味稍重了些、但卻完完全全可以喝出湯頭本身的鮮甜,就算放到 紐約市 這各式亞洲料理餐廳如過江之鯽的餐飲一級戰區,我相信都能闖出一番名號。至於以骰子牛肉塊為主角的 Luc Lac,更是道視覺上和味覺上都相當吸引人的菜色,外部微焦但內部卻保持美麗粉色的肉塊口感極佳,搭配清爽的生菜食用更是有效地平衡了味覺。雖說口味稍嫌重些這問題也同樣存在,但我想對於相對重口味的老美來說應該不是問題。

不過要說這餐最大的亮點(或者該說是 '最大驚喜' 比較貼切?),還真是頗出乎我自己意料之外,是屬於那 小璇 只用 ‘怪’ 字來形容、但也鼓勵我嘗試看看的創意泰式奶茶調飲... Thai Tea Cremosa。

東西文化的完美結合?唯一讓我不太確定的,是那有點太重手的椰子口味的鮮奶油
根據菜單上的描述,這乍看起來就像是豪邁地擠上一坨鮮奶油的泰式奶茶調飲中,有 housemade thai tea-kaffir lime syrup、soda water 和 house whipped coconut cream 三種原料。結合起來後,雖然不能說是真的創造出一種口味截然不同的新飲料,但卻是相當合我的胃口。除了嚐起來稍帶點鹹味的椰子鮮奶油、實在因為量多了些而有喧賓奪主之嫌外。

但如果真要我形容這杯飲料?那麼我能想到最傳神的說法應該就是...

泰式奶茶口味的汽水?!

人都去哪了?這可是週六晚間不到九點、Portland 的中心商業區 Pioneer Courthouse Square 耶
從 New American Diner 到 類夜店越南餐廳,從本地個性咖啡廳的熱拿鐵 到 泰式奶茶汽水,當然還有那雙堪稱 波特蘭 土特產的 Danner 登山靴,這和五年前一樣是臨時起意、甚至更缺乏事前準備工作的 波特蘭 之行,看來倒是有了個相當不錯的開始。





留言

  1. 每次看你的文章都好想跟著去阿~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麼講起來,我很像真的應該要考慮轉行當導遊的~哈哈!

      刪除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