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璇的新玩具...Olympus E-PL1
對於一個從來都對攝影沒有任何概念、光圈快門對她來說全是火星文、
過去十年使用數位相機的經驗中除了 開/關機 和 快門鍵 外幾乎全都一無所知也未曾試圖了解 (她本人補充自己還用過 錄影鍵) 、
所謂 光圈先決 和 快門先決 對她來說全都是形同虛設的功能、更別提 白平衡 和 ISO 這種就字面上都很難推敲其意義之詭異名詞的小璇來說
下定決心想要學攝影簡直就是比上大學選填志願、或是出國進修選擇學校還要重大的決定...
不過完全不知道自己即將踏入的世界是如何險惡、只是單純覺得拿部專業相機頗為帥氣、
當然能拍出些像樣的照片向親朋好友炫燿也是重要的加分條件之一、
小璇抱持她一貫地 "無為而治"、"船到橋頭自然直"、反正會有一個雞婆加上有資訊恐慌症的人 (小弟在下我本人) 非常主動地幫她做市場調查的心態
而對於茲事體大的相機選擇程序完全採取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
"反正我也不懂、你幫我決定就好"
事實證明這句話真的是推卸責任的萬靈丹...
過去幾個月正好因為自己也有換機計畫、也一度在究竟是要跳進Digital SLR 還是 EVIL 的系統中天人交戰許久、持續有關注新相機資訊習慣的我
很快就幫擺明就打算放手不管的小璇擬定新玩具待選清單:
1. Panasonic Lumix DMC-GF1
2. Olympus E-P1 / E-P2 / E-PL1
3. Panasonic Lumix DMC-G10
4. Nikon D3000 / D5000
5. SONY NEX-3 / NEX-5
進一步詢問使用者意見和偏好後、
外型和機身質感深得我心、但卻沒有內建閃光燈的 Olympus E-P1 / E-P2 首先被淘汰出局
接著又在帶著使用者本人到Best Buy去實際把玩展示相機後、
決定將不符合"攜帶方便"條件 (評斷標準簡單說來就是能不能塞進她的隨身包包中) 的 Nikon D3000 / D5000 剔除在備選名單外...
(雖然她一度也因為DSLR "看起來" 比較專業而心動, 不過最後還是在仔細思考自己的使用習慣後決定鎖定目前以M4/3為主力的EVIL機種)
至於在台灣造成搶購風潮的SONY NEX-3 / 5、
儘管我本人和小璇都相當欣賞該機種的日本區代言人 北川景子 (嚴格來說應該只有NEX-3是由北川景子所代言的)
不過我實在對於該相機鏡頭和機身感覺不成比例的外型設計怎麼都看不慣、加上稍微進階的設定都全得仰賴螢幕選單的操縱介面、
以及可供選擇的兩顆鏡頭成相品質在使用者心中的評價似乎貶多於褒的影響而決定放棄 (NEX 就交給身為S家愛用者的老姊來做開箱分享了)
雖然取消轉輪的操縱介面被許多較專業的玩家視為E-PL1的缺點, 不過對小璇這種之前只碰過傻瓜數位相機的使用者來說, 反而不是問題...
很快地、我所列出的口袋名單中就只剩下 DMC-GF1 和 E-PL1 兩部相機
不過這並不代表這個任務有任何難度減低的跡象...
二選一往往才是最難的、我想許多經歷此一艱困過程的朋友都心有同感吧
老實說我一開始是傾向於為小璇選擇 DMC-GF1 做為踏入攝影世界的首部可換鏡頭相機使用
主要考量的因素除了我一直以來都是Panasonic的忠實顧客、過去幾年一路從 FZ-20 換到 FZ-50、
還推薦了老媽和小璇各買了一部Panasonic的消費機 (老媽那部還頭好壯壯的活著、小璇那部則在UPenn校園被汽車輾過而宣告不治)、
自己也在換掉主力機種 FZ-50 後仍保留同樣由Panasonic代工、被我做為隨身機使用的 Leica D-LUX 3
幾年下來對於Panasonic數位相機所建立的好感讓我認為在各大評鑑都奪得佳績的DMC-GF1是絕對錯不了的選擇、
更別提那 "上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用過都說讚" 的 20mm f/1.7 定焦餅乾鏡所拍得的相片品質有如何銷魂...
我自己都一度衝著那鏡頭而打算購入DMC-GF1 (或是購買GH1 kit組後再另外加購該鏡頭)來取代之前退役的 FZ-50
但冷靜想想對於初學攝影又生性懶惰 (主要是考量要用雙腳變焦這檔事) 的小璇來說、
適應定焦鏡的過程恐怕會是較為痛苦的、搞不好還會因此讓她失去這突然燃起的攝影熱忱
加上小璇手拿相機時完全缺乏穩定度 (更直接地說就是有點手殘) 的事實讓她本人都深感困擾、
缺乏機身防手震功能的 DMC-GF1 恐怕會讓日後打算另購其他鏡頭時多了些選擇上的限制
這樣分析起來除了有內建閃燈、機身防手震功能、
搭配的標準變焦kit鏡 (14–42mm f/3.5–5.6) 雖然質感有很大進步空間但成相品質其實頗受好評、
又有著對初學者來說可以幫助快速達到拍攝期望的 iAuto 模式及各種有趣且能明顯激發拍照興趣的藝術濾鏡效果、
在美國的售價 (搭配14-42 kit鏡之稅前售價約$550) 比起 DMC-GF1 (搭配餅乾鏡之稅前售價約$725) 更具競爭力的 Olympus E-PL1
應該是眾望所歸的選擇才是...
不過相當以貌取人的我還是對 E-PL1 那與 GF1 相較之下略顯笨拙、說古典不古典、說時髦也不時髦的外型不甚滿意
(若完全由外型和相片品質來考量的話我自己應該會選 E-P2 來搭配 Panasonic 的 20mm f/1.7 餅乾鏡使用)
但畢竟使用相機的人並不是我、便決定讓小璇本人親眼看看並感受一下 E-PL1 實機的握持感後再做最後決定...
沒想到她竟然對 E-PL1 的外型頗有好感 (她覺得E-P1/2像是在機身正面被貼了狗皮膏藥, 然後最欣賞GF1的外型設計) 、更大為讚賞可進一步收納而更添攜帶方便性的沉筒式鏡頭設計
因此小璇此生所擁有的第一部可換鏡頭相機就此拍板定案...
Olympus E-PL1 + M. Zuiko Digital ED 14-42mm f/3.5-5.6
E-PL1 加上 14-42mm 鏡頭後的體型對小璇來說算是大小適中...
趕在象徵著夏天正式結束的勞動節長週末前拿到那費經千辛萬苦、前後歷時數月才總算選定的 E-PL1、
(特別向賣家確認能在放假前收到相機才決定購買, 賣家也不負所託地在我下標的兩天後將相機送達)
我在把相機交給小璇的當天晚上為其惡補了攝影基礎課程、試圖用一點也不專業的口吻解釋光圈、快門、ISO...等名詞的背後意涵
雖然不期待她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就打通任督二脈讓攝影功力飛速精進、(因為我應該也不是什麼好老師...Orz)
不過至少希望她在隔天的出遊行程中不要只是從頭到尾用只P模式、大材小用地把 E-PL1 當傻瓜相機用、
而是能試著透過一些基本拍攝條件和相機設定的調整來得到不同的成果...
就算對景深和光圈快門的關係還是摸不懂、至少也用個 iAuto 模式、在按下快門鍵前稍微思考一下自己究竟打算如何"料理"眼前的被攝物、
這樣也就不枉費我為了幫她找到理想相機而投注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
小璇為了拍得理想照片在這花叢前蹲了至少5-10分鐘、反覆修改設定並同時詢問我的意見...我想前一晚的惡補教學還是收到了效果
這就是小璇蹲在那老半天取景所拍得的成果...JPG直出、全無後製、僅經過 flickr 縮圖
Olympus的色彩表現實在是令人驚艷...
甫開箱的 E-PL1 第一天出勤就跟著我們來到距離紐約市約一小時車程的 Princeton, NJ、
在晴空萬里的好天氣加持下果然讓原本很擔心自己的外拍處女秀會是個慘劇的小璇越拍越有心得、也越發有成就感
在這樣理想的氣侯條件下或許準確的白平衡並不是太值得大書特書的優點、但 E-PL1 秉持Olympus優良傳統的討喜色彩表現還是讓我印象深刻
iAuto 模式果然如同其他已經先行入手E-PL1的前輩們所言般是非常適合初學者初探攝影之精妙時提供適時幫助、且讓其不至於感到挫折的貼心設計
各種好玩的藝術濾鏡效果更是讓小璇可以輕鬆拍得讓她洋洋得意許久的"傑作"...
原先就已經知道不該太過期待、僅23萬畫素的2.7吋液晶螢幕竟有超乎預期的表現 (看來事先打過預防針是對的)、
而一開始擔心不夠"專業"、"直覺"的操作介面對之前都是用傻瓜數位相機、沒有使用滾輪習慣的小璇來說也不是太難適應...
真要指出一個明顯缺點來說的話、在短短一天的使用後就能清楚感受到的應該就是其電池續航力不足的問題吧
把 E-P2 進一步輕量化的 E-PL1 機身設計, 雖然塑膠質感比不上金屬, 但是瘦身後的E-PL1讓女性用戶攜帶時更沒負擔
當然從我一個 Digital SLR 使用者的眼光去看 Olympus 的 E-PL1、
這部在 M4/3 系統中其實也不過被定位為入門機種的相機還是有許多可以改進的空間
不過畢竟這部相機的使用者並不是我本人、我當初換機時堅持要有的機頂LCD或是雙轉輪之類的設計對連傳統單眼相機都從未接觸過的小璇來說其實沒有太大意義
才剛幫自己做完換機所需的資訊蒐集工作後不久、就開始著手幫需求和使用習慣完全不同的小璇選相機
我很慶幸除了幫自己選了部讓我很滿意的新相機外、至少目前看來我為小璇所做的選擇也算是不負所託...
更別提我不只幫忙選定了相機 (收到相機之前小璇完全不曉得究竟我是選了哪部)、還在自己 尋找夢幻揹帶 的過程中也找好了適合 E-PL1 使用的皮套和揹帶
這樣全套的貼心服務應該和 全國電子 一樣 "就甘心ㄟ" 吧...
桌上的菜都已經拍攝完畢但還是不能動筷的我、只好開始側拍小璇拍攝食物的過程
不過直到那天Princeton一日遊行程進行中我才發現一個幫小璇購入新玩具前完全沒想到的問題...
過去一同吃飯或是出遊時都只有我一個人會拿相機出來做紀錄、雖然會稍微耽擱到用餐時間或是行程、但也不至於太過離譜
(因為反正是小璇要等我拍照...身為加害人的我當然沒差囉)
但是從現在開始恐怕比較常見的景象是已經拍完照的我、飢腸轆轆地痴痴等著小璇慢條斯理地完成拍攝工作
難道這是一直鼓勵她培養攝影興趣的我該得的報應嗎?
話說我用GH1也有時侯會用P模式,一P拍到底.... 太懶了有時侯拍活動現
回覆刪除場,如車展上的SHOWGIRL那些的,往往看我的相機也只有那兩三秒,有時為
了要捕捉她看我的那一瞬間,顧不得設定不是自己想要的了,快門還是按
了,回去再後製了,只要不是對焦失焦或是躁點太多都還可以救...
不過P,A,S,M的分別我到現場還是沒辦法很強烈的感受到各模式的特色,也
許是我參加的拍攝都是一些靜態的人像外拍或是風景,沒有拍過那種賽車
類的,所以沒法體會這四個模式各自存在的用意吧...
關於後製軟體,最近蠻喜歡用LightRoom的,不知道R大對這個軟體有無想法?
版主回覆:(10/10/2010 09:12:15 PM)
我自己從以前到現在幾乎沒有用過P模式拍照、所以不是很清楚機器在決定光圈快門數值時的優先順序為何
不過老實說A/S模式並不會比P模式麻煩太多、如果在相同環境中拍照、拍攝主題也類似的話(例如像你在拍展場時)
一開始設定好適合的光圈或快門值後其實就全部交給機器去運算了...
人像或風景外拍時我覺得更是A模式最能派上用場的地方
因為我想機器應該沒有聰明到能判斷什麼時候你想要 連人帶景 什麼時候卻想要來個 無敵淺景深
正如你所言只要拍RAW檔的話、不要失焦或是躁點過多抹不完的話其實都有救...
我還想補充一點就是 景深深淺 也是後製很難改變的...用A/S模式拍照可以更有效避免遺憾的發生
基本上我一向都是JPG直出的
個人覺得RAW檔除了太佔空間外也無可避免需要一些後續的處理
所以LR和我習慣使用的Photoshop對我來說並沒有太大差別 (一般狀況下我通常只是裁/縮圖+銳利化...最多拉拉曲線)
不過之前公司有個實習生平常也是會自行接案的攝影師...他用的就是LR (更早之前用的是Aperture)、也一直推薦我使用
既然能讓功力超越我何止一甲子的他感到滿意的話、應該是個很棒的後製軟體吧
吃飯前要拍照也是妳老姐的習慣之一,有如基督徒的餐前禱告
回覆刪除其實,明知用我的大光圈定焦拍..可以作到又快又好(50mm F1.4)
但我極少主動爭取這個"採樣"的機會(我雖沒在禱告..但瞪著食物發呆的
表情,也很接近了)
上次看到你朋友用35mm F2.8 Macro limited鏡拍食物(Pentax)
我就曾動過想要敗一顆的念頭,但卻始終沒下手(因為想買時,已經漲價不少)
反倒是最近進了一顆二手的12-24mm F4,想要拿去Grand Canyon 試試
總之...DLSR真是個勸敗的玩意..
Chris
版主回覆:(09/08/2010 09:01:58 PM)
哈...我也有顆50mm F/1.4
不過那是我的人像無敵淺景深專用鏡而不常拿來拍食物 (除非現場真的是伸手不見五指)
50mm的焦段拍面前的食物實在是有點不好用...常常退無可退啊
而且光圈全開的狀況下景深淺到培根拍清楚了、荷包蛋卻模糊了...哈哈
我現在的主力鏡頭是18-50mm F/2.8 Macro...拍景拍食物真的都蠻好用的
12-24mm F/4 啊...這拍大景肯定效果不錯的...我目前還沒有大廣角的需求 (沒有大景可拍...Orz)
不過我想總有一天也會想要敗入一顆類似焦段的鏡頭
只不過要千萬記得不要拿來拍團體照...如果真要拿來拍的時候記得把比較瘦的人往畫面兩邊調動...哈哈
你們台北場婚宴結束後的團體照中Silvia就好死不死被放在邊邊
每次看到照片都要唸一次...lol
我心如止水...哈哈...現在三顆夠用啦 (卯起來催眠自己)
千萬撐住不能掉進 "錢井深" 的無底洞啊
您好~~不好意思我想請問一下
回覆刪除您這台相機在哪裡賣的啊??
最近在覓尋新相機
想要買一台較好較可以長久使用的
剛好看到你這台又看到照片
畫質...簡直是讚><害我心動了
麻煩回答囉!!謝謝
版主回覆:(09/09/2010 12:40:48 PM)
你想問的是我文中介紹這台相機 (Olympus E-PL1)、
還是我拿來側拍小璇使用過程的那部相機(Nikon D90)呢?
不過不管哪一部應該都可以很容易就在相機專賣店或是3C賣場找到
我人在美國...所以一部是在eBay上買、一部是在紐約相機名店B&H買的
那Nikon或是Olympus應該要來信感激我勸敗成功嗎? 哈哈
希望你早日找到合適相機囉
唉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桌機的power燒掉,要去買power台北又在下雨。。。
回覆刪除小弟最近發現silkypix銳化功能好強阿,強到我都看不出銳化前跟銳化後
的差異
洋基總算沒被橫掃了,不過肉哥好像也交新女友了
r大如果我去紐約玩可以跟你買票嗎,你應該是season ticket holder
吧,如果你剛好有事該場不克前往希望可以賣我= = 我喜歡你的位子,
版主回覆:(09/09/2010 02:30:26 PM)
紐約反而在缺水...之前"號稱"超強颶風的Earl沒有為紐約市帶來幾滴水...Orz
銳化功能強到看不出來前後差異...等等...你是在反諷對吧...lol
真是多虧了Swisher的一棒...就差那麼一點就要被橫掃了...另外還要感謝紅襪(真沒想到我竟然會說出這種話)的幫忙
勝差總算又稍稍拉開了
我的確是季票持有人沒錯...不過不是全季81場的plan囉 (財力還沒有那麼雄厚...Orz)
如果真的來紐約玩想看球的話我們可以再喬...哈哈
學長我們下學期也有建築攝影的課了:)
回覆刪除我也在尋覓單眼相機不知道你有沒有建議的相機?
我有看了一下你的推薦清單 其實我對相機的世界還是停留在傻瓜相機而以
所以他們對我來說都一樣= =+
麻煩你給我一點建議了 謝謝
版主回覆:(09/09/2010 02:28:32 PM)
建築攝影啊~上課的教授還是阮伯嗎?
我當初在學校的時候並沒有選修這堂課、不過印象中當時是要求要用底片機+暗房沖洗的
妳想要買相機是為了要修那堂課而準備呢?還是為了自己日常記錄用?
如果是前者的話你可能要先確定一下課程的要求(數位或是底片機)、
後者的話、我則會建議你先釐清一下自己主要的需求和拍照習慣為何...
目前廣義的數位單眼相機名稱中包含了許多不同的系統...都各有各的優勢
不過我是那種信奉"不管是什麼相機、自己會願意常拿來拍照的就是好相機"觀念的人
如果你也同意這樣的看法的話、
我覺得相機手感、體積和不需高強度後製下的成像風格是否貼近自己所愛才是真正關鍵的決定性因素
因此我的建議就是
找間相機品牌和系統都相當齊全的店家 (fnac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每部在預算範圍內的相機都去拿拿看、感受一下手感(有些相機就是超級適合某些人的手)、
並想像一下自己會不會願意帶著他到處跑 (相信我、相機雖然不重、但是有時候就是差那幾百克就不想帶出門)
用這樣的切入點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相機
把選擇範圍縮小到幾部相機後、開始上flickr去觀摩他人用那幾部相機拍出來的作品
如果你完全沒有攝影基礎的話、最好先避開所謂達人的作品、看些素人未經後製的成果
每個品牌都有其別具自我風格的成像色調和特色、這點雖然可以用後製來改變、不過我是奉行能少一事就少一事的態度
如果拍攝出來的照片就能滿足自己絕大部分的需求和品味、何必自找麻煩去後製?
用你自己的眼光去決定哪部相機拍攝出來的照片是你喜歡的...
經過上述兩個步驟後(或者應該說是三個、決定大略預算範圍是第一個步驟)
我想你應該把選擇縮小到可以容易做出比較的幾部決選相機
我相信以現在數位單眼相機技術的成熟、很多先天上的劣勢也都能透過鏡頭群或是其他電子技術來補足
回過頭來最重要的還是你要能願意多用那部相機、它才有機會幫你拍到好照片
妳參考一下囉
P.S.
這篇文章的年代實在也有點久遠了些...尤其對日新月異的科技產品市場來說
我列出來的清單中所有相機也都已經至少有一部以上的後繼機種已經上市
屆時你可能要更新一下清單內容才能真正拿來參考
我也有一台這款相機 可是在用auto模式照微距時 快門不讓我按下
回覆刪除這是甚麼原因呢?怎麼解決不知您知道嗎? 謝謝。
版主回覆:(02/06/2012 04:37:40 PM)
雖然我這部相機的主要使用者其實不是我
不過聽到你的問題、我直覺認為可能的原因是...
你的拍攝物可能距離鏡頭過近(最近微距因你使用的鏡頭而異)、以至於無法自動對焦因此按不下快門
你或許可以試試把相機稍微遠離拍攝物、
或是改用手動對焦的方式(極有可能還是對不到焦、不過快門應該可以按下)
看看這樣做能不能解決你的問題~
個人意見供你參考一下囉
謝謝妳的回答,妳說的一點都沒錯,就是因為鏡頭過近之故。 可是如果遠離些就失去我照微距的意義了。
回覆刪除我試著用手調 甚至使用微距功能 還是不行, 不知如何是好……
版主回覆:(07/10/2013 01:19:53 PM)
微距的實際距離受限於鏡頭本身的光學設計
這的確是無法透過手動對焦或是相機的微距功能就能改善的...
所以我想如果你真的想要得到你心想的微距效果、
恐怕就要找適合的微距鏡頭來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