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 Ramen... 紐約拉麵愛好者的新信仰

還未正式開幕,候位時間就長達近一小時的 Mu Ramen
久仰大名的 Mu Ramen、在去年曾有段短暫"寄人籬下"試賣的日子就聲名大噪
即便我是那種只要聽到哪有美味拉麵就會迫不及待殺去品嘗的人、
但平常沒事很難會離開曼哈頓島的我、硬是拖到了他暫時結束營業、
另覓永久店址經營時才在某次意外造訪LIC時想順道一探究竟
最後當然是只有敗興而歸、無緣一嚐那在朋友圈中口耳相傳的紐約第一拉麵

要知道在近年來拉麵店百花爭鳴、絕對堪稱美國境內一級戰區的紐約市
就算難有標準來衡量誰為第一、但至少得到饕客認同有競逐拉麵王座資格的肯定有多麼難能可貴
誓言不錯過紐約市中任何美味拉麵的我怎能輕易放過?

歷經幾個月的規劃設計、以及預期之外的施工進度延誤後、
(原先預期的開幕時間是在夏末秋初,但因為種種不可抗因素而被迫延到感恩節才)
終於找到合適棲身之地的 Mu Ramen 在感恩節前開始了 "試營運 (soft opening)"
預期 Mu Ramen 一旦正式開幕後必定是一位難求、
加上評估許多紐約饕客在感恩節期間應該都各自回家和家人團聚而比較不會在外覓食的因素、
我在感恩節前一晚下班前五分鐘突然下了 "擇期不如撞日、乾脆今晚就去那用餐" 的果斷決定
和不在狀況內的 小璇 頂著細雨、走到了距最近地鐵站步行約十分鐘的 Mu Ramen 新址
找到了那其實相當不起眼、不走到門口還真不曉得有沒被Google Map 擺一道的超低調店面

雖然只是 試營運、但聞風而來的老饕們還是將餐廳擠得水洩不通
比起另一間超夯拉麵店 Totto Ramen 的手寫簽到方式、
用電腦登記並且還會寄送訊息提醒的排隊系統顯然先進許多
留下聯絡方式後、手機就會馬上收到確認訊息並告知預計所需等候時間
輪到你時也會透過手機聯繫、不需要像 Totto 一樣還得人在現場才不會被帶位人員跳過
不過老實說 Mu Ramen 的周邊還真是沒甚麼可以讓人打發漫長等候時間的好去處
因此最終我們還是只能乖乖地在備有座椅的等候區、癡癡地等待自己名字被叫到的那一刻

共享餐桌 和 帶有抽象麵條意象的 特色天花 設計,
是 Mu Ramen 用餐空間中最吸睛的元素
有固定店址前就已經成功打響知名度的 Mu Ramen、
在規劃其具有代表性的首間店面時很明顯抱持著比起當初 Totto 開店時更大的野心
這點也完全可以從其以拉麵店的角度來看、可算是相當舒適且講究的室內空間設計看出
一踏入店內後就不意外地成為視覺焦點所在的特色天花設計和占據中心位置的 共享餐桌 communal table
從材質選擇和細節的處理上都能感受出設計者的用心
也成功地營造出了一個雖然帶著 modern rustic 的時尚感、但卻又相當友善且隨性的用餐空間

用餐到一半時發現參與本店空間設計的建築設計師朋友也來捧場(觀察使用者的用餐經驗?)
意外發現原來為這空間付出不知多少時間精力的他也是要乖乖排隊的... lol

 
左上: U&I / 右上: Tonkotsu 2.0 / 左下: Mu Ramen

至於對於食物的心得嘛...

作為招牌的 Mu Ramen、帶著濃郁牛骨香的湯頭相當特別、
也還算愛吃一族的我沒印象曾在其他拉麵店或是餐廳品嚐過類似的作法
雖然配料的內容我個人覺得有加強空間、尤其魚板更是我個人吃拉麵時最不願意看見的食材、
(以 Mu Ramen 相較一般拉麵店為高的定價,我對配料的期待也難免高些)
但我還是相當願意推薦這碗麵給有些許冒險精神的拉麵愛好者、
也似乎能理解為何 Mu Ramen 會在美食一級戰區的紐約市脫穎而出的原因

不過對於我同樣抱持高度期待的 Tonkotsu 2.0、這碗從名稱聽來就相當有挑戰正統的野心、
應該也是本格派拉麵愛好者造訪 Mu Ramen 時首選的豚骨湯頭拉麵、卻沒有給我太大的驚喜...

湯頭喝起來的感覺相當類似我前些日子在北京三里屯首次品嚐的 無敵家、
拿來和我個人最愛、 Totto Ramen 混合雞骨的湯頭相比或許口感和風味差異太大不適合用做對照組、
但拿來和似乎被老闆當作假想敵的紐約 一風堂(強調紐約是因為在台灣一風堂喝到的湯頭口味有些出入)相比
不算是 一風堂 粉絲的我恐怕還是會選擇一風堂的 白丸 或 赤丸 勝過於 Tonkotsu 2.0...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僅僅一次造訪後的 Mu Ramen 初體驗心得
如果看倌還正在觀望是否值得排隊一個小時用餐、恐怕得多方蒐集資訊後再自行判斷了







留言